脫水防銹油失效原因及解決方案
中醫上說,藥有君臣千般用。油料化學品也是一樣,不在于品牌有多大,價格有多昂貴,重要在于能解決問題、減少損失、達到工藝設計的目標。如果互相配合不好,可能得到的最終結果與街邊買的大路貨差不多,還浪費了更多的錢。
客戶工件生銹,苦尋原因無果。在產品運用上,清洗劑與脫水防銹油都運用了國際知名品牌,成本高昂,效果不彰,相反損失巨大。產品涂上防銹油后一個月左右就發生比較嚴重的銹蝕。
發生銹蝕,就是腐蝕電路被接通了,電化學反應的陽極、陰極、電解質、電子移動等要素滿足了條件,也就是防銹膜受到了破壞。各環節都使用了昂貴的油料化學品,按常理來說是本不致于如此的,但“存在即合理”,事實已經發生,就要試圖找到真實原因,來解決問題。
腐蝕形成的機理
清洗劑發生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劑,基本結構是這樣的(圖1)。發生作用的是一頭親油基團,一頭是親水的極性基團。水基表面活性劑,起到濕潤、乳化、分散、增溶,極性基吸附水分子,親油基吸附油結合,與顆粒物組成膠束團,從而使零件表面的污物溶解于水中,借助大量的水將污物帶走,從而得到清潔的金屬表面。
防銹油的主要成分緩蝕劑的主要結構是這樣的,大體上也是一頭極性強的基團,一頭親油性的基團。
緩蝕劑的作用機理是,極性強的基團吸附在金屬表面,脫水防銹油的緩蝕劑極性較強,在金屬表面與水分子之間,優先吸附在金屬表面。還可以增溶金屬表面的水分子,從而將水分子擠出金屬表面,還能夠同吸附在金屬表面的水分子借助氫鍵結合,增加黏度。親油基團吸附基礎油整齊地排在外面一層,靠范德華吸力互相形成穩定的油膜,隔絕氧以阻斷氧化反應而避免發生銹蝕。
那為什么使用了高端防銹油,還是會產生成膜漏洞,造成腐蝕呢?是水份太多脫水能力不夠,還是有其它的什么原因?
清洗后的零件,經過壓縮空氣吹,水份主要是以吸附在金屬表面的水份子和空氣中的濕氣來呈現的。脫水防銹油的作用機理就是為此而設計的,本不應會產生較大的問題。在自然環境下油水會分層,金屬表面吸附了緩蝕劑的極性基,外面還有一層油膜。即使是水份較多的情況下,緩蝕劑成分也會與水分子結合組成膠束團,依靠重力排出,或在空氣中自然蒸發,不致于擊穿已經成膜的油性保護層。
但是,如果清洗劑的表面活性劑也吸附在零件表面,在被脫水緩蝕劑擠出之后,親油基團會因分子間的吸引力吸附在一起,增溶在油膜當中,親水的極性基團捕捉到被脫水防銹劑排出的水分子或空氣當中的濕氣水份子后,就反過來拉扯已吸附在金屬表面的緩蝕劑成分,對金屬表面的成膜油膜進行濕潤、乳化、分散、增溶作用,就是把防銹油中的脫水緩蝕劑當作污物給洗掉了。當這種清洗的作用發生到一定程度時,保護油層被破壞變質,緩蝕膜就被擊穿,產生緩蝕漏洞,腐蝕必然發生。
解決的思路
首先在工藝安排上,要盡量避免表面活性劑的主要成本殘留太多,當然一點都沒有殘留也是不可能的。其次在產品配方設計上,表面活性劑的極性基團要能夠優先吸附金屬,與脫水緩蝕劑的極性基團的作用機理相同,在吹干表面水份后能夠吸附在金屬表面,多余的基團能與水分子組成膠束排出。
中醫上說,藥有君臣千般用。油料化學品也是一樣,不在于品牌有多大,價格有多昂貴,重要在于能解決問題、減少損失、達到工藝設計的目標。如果互相配合不好,可能得到的最終結果與街邊買的大路貨差不多,還浪費了更多的錢。正如一個團隊里,全部是優秀分子,互搶風頭,結果怎么會好呢?俗話也說得好,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三個諸葛亮就要劉備去討飯。